河南博物院展柜内,柔软的灯光流泻而下,落在一件造型独到的青铜器皿上:饱读腹圈足,两侧有耳,底部有喇叭形支座……不少不雅众示意,这个青铜器看起来“眼熟”,有点像当代体育比赛的奖杯。
“这是西周青铜器柞伯簋(见图,河南博物院供图),1993年出土于河南平顶山应国坟场,是我国最早的‘体育奖杯’什物。”河南博物院副计划员王文析说,柞伯簋工艺深通、纹饰华好意思,更为我国古代射礼轨制计划留住了珍稀贵府。
细不雅器皿底部,8行74字的铭文隐约可辨。展柜边,馆方制作考释展板,便于不雅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。阅读这篇“体育赛事报谈”,一场3000年前的“射箭比赛”自满于目下:
某个黎明,周王在齐城镐京举行大射礼。参赛者被分为两组,奖品是10块红铜板。周王文书:天下要谦虚地比赛,掷中靶心最多的东谈主胜出。最终,柞伯挽弓搭箭,十发十中,得回了这些奖品。为追溯这份盛誉,柞伯熔铸铜板,制成簋器,上头的铭文纪录了这一赛事的过程与效用。
“柞伯簋造型妥当,典礼感满满,底部的喇叭形支座尤为独到。在现在已发现的商周青铜簋中,这一策画格外罕有。”王文析说。青铜器是商周“国之重器”,以铜为奖,重视进度不亚于现今的金质奖杯,这也展现了射礼步履在西周的进攻地位。
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先容,射礼酿成于晚商,盛行于西周时间,是其时贵族必备的礼节技能。《周礼》纪录,正人有六艺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其中,“射”不仅是身手的比拼,还彰显礼节轨制,强调“射以不雅德”。
“射礼分大射、宾射、燕射、乡射四类,柞伯干与的大射最为魁伟。射箭身手分白矢、参连、剡注、襄尺、井仪5种,对应穿透力、纠合性等规范,堪比当代射箭的‘专科考级’。”马萧林先容。
张弓前整肃衣冠,搭箭时专心致志,射毕后揖让退场。如今,3000年前射场上的竞技仍在献技。
更多热门速报、巨擘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